宝鸡家园网
您当前的位置:宝鸡家园网 > 宝鸡风俗 > 内容

日本最后的武士:西乡隆盛对王阳明的学说有相当高的造诣

日期:2022-06-11 来源:未知 【关闭

  西乡隆盛(1828年1月23日-1877年9月24日)是一位充满传奇色彩的人物,被誉为日本最后的武士。

blob.png

  西乡隆盛,对中国王阳明的阳明学说有相当高的造诣。

  他曾经两次顶撞萨摩的长官,被流放荒岛。每次流放总会带上阳明学、儒教的书籍,即使是在贫瘠的荒岛上遭受牢狱之灾也不断地提高完善自我。

  他是一个非常清正廉洁、清心寡欲的人。他经常说,如果是位于人上施政的话,必须是那些不谈钱财,不求回报甚至能够舍却生命、忘却自我的人。他自己也是言行一致,身体力行的人。

blob.png

  最早接触王阳明思想(在日本称为“阳明学”)的日本人是日本禅僧了庵桂悟。正德四年(1510年)庵桂悟奉国王足利义证之命,以83岁高龄远使中国,与王阳明会晤。回国前,王阳明作序一篇相送。

  阳明学在日本的真正开创者应是中江藤树(1608-1648年),1644年37岁时获《王龙溪语录》读之,后又读《阳明全书》,大有所获,乃赋诗曰:“致知格物学虽新,十有八年意未真;天佑夏阳令至泰,今朝心地似回春。”

  此时,阳明学还只局限于少数的精英阶层,并未被当时的德川幕府民主所广泛接受。在1790年(宽政二年),德川幕府发布“异学禁令”,将朱熹学说定为唯一正统思想,阳明学则被视为异端的谋反之学。

  直至幕府末期,阳明学才再度兴起。在中国遭受帝国主义侵略的两次鸦片战争期间,日本也未能幸免,美国的“黑船”敲开了日本国的大门。上天赋予日本的幸运是,当时日本的社会是“天皇”与“幕府”二元结构。国难当头之际,成了革命者“推翻幕府、恢复天皇”的最佳时机。

  幕府末期日本最著名的思想家是吉田松阴(1830-1859年),他认为王阳明的《传习录》“皆言会当心”。他主办的学塾培养了伊藤博文等一大批倒幕维新志士,据说其门下八十位弟子中,有近半数为明治维新作出过杰出贡献,其中就包括西乡隆盛。

  西乡隆盛、大久保利通和木户孝允被称为“明治维新三杰”。西乡隆盛和大久保利通年轻时即为好友(虽然明治维新后分道扬镳),曾同时师事吉田松阴门下。大久保利通精通阳明学和禅学,其父便是阳明学、禅学学者,自小便受熏陶。西乡隆盛平生最信服阳明学,随身携带阳明的书籍,从不遗忘(毛泽东年轻离家时曾引用过西乡隆盛的“埋骨何须桑梓地”这首诗)。

blob.png

  阳明学的核心即是“致良知”,良知就是天理,就是道,它本来就存在于每个人心中,无私欲之蔽,不需外添一分;致,就是发掘人的良知,去掉自己心中不正的东西,就可符合心中本有之正。王阳明有一首诗:“无善无恶心之体,有善有恶意之动。知善知恶是良知,为善去恶是格物”,也称为“四句教”。

  西乡隆盛主张,学习阳明学应该“自得于心”,以利用“较量格斗”,也就是“知行合一”,不然的话,“空读圣贤之书,如同观人剑术,无丝毫自得于心”。

  最能体现西乡隆盛生活准则的4个字就是,敬天爱人。

blob.png

  敬天爱人:敬畏上天,关爱众人。

  所谓敬天,就是依循自然之理、人间之正道——亦即天道,与人为善。换言之,就是坚持正确的做人之道;

  所谓爱人,就是摈弃一己私欲,体恤他人,持利他之心。

  在明治维新时期,受到西乡隆盛思想熏陶的人们,将西乡隆盛的训诫编纂成册,留于后世,即《南洲翁遗训》。

重要提示:转载本站信息须注明来源:宝鸡家园网,具体权责及声明请参阅网站声明
阅读提示:请自行判断信息的真实性及观点的正误,本站概不负责。欢迎发表评论。
浏览次数: [返回顶部][打印本页][关闭窗口]来源:未知 编辑::admin
[宝鸡家园网]刊登此文只为传递信息,并不表示赞同或者反对作者观点。
如果此内容给您造成了负面影响或者损失,本站不承担责任。
如果本篇内容涉及到您版权的问题,请及时与我们取得联系,我们将会在2小时内妥善处理。